程序化广告中的购买方式PDB、PD、PMP、RTB解析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视频、新闻、娱乐APP所占据。如何在海量的营销资源中对目标客户进行精准定位是时下讨论的重点话题。传统的营销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的市场环境需求,而程序化购买以其资源利用率高,降低目标人群采买成本等特点,在新时代营销方式中脱颖而出。

根据买卖方诉求的不同,当前程序化营销可分为四种模式:PDB程序化直接购买、PD 优先交易、PMP私有交易市场、RTB实时竞价模式。

PDB(Programmatic Direct Buying)程序化直接购买

PDB是程序化模式中,最广受好评的一种交易方式。尽管程序化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但品牌主们普遍更加适应有保障的传统购买方式。而PDB的购买方式与传统的购买方式类似,品牌主事先与媒体确定好位置和价格后进行投放。与之不同的是,PDB这种程序化投放,可以把适当的产品提供给适当的用户。对品牌主而言,程序化购买更多的保障了投放效果。

PDB由于“保价保量”,又有第三方监测,极大的保证了市场声量。在此基础上,PDB基于大数据和程序化控制,能够帮助品牌主尽可能多的覆盖目标用户,降低采买成本,提升品牌主与用户的沟通效果。已成为大型品牌主的首选对象。

如今,我们服务的大型品牌主,如宝洁,欧莱雅,玛氏等,PDB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资源投放模式。而从目前的市场趋势来看,PDB模式将逐渐代替传统的媒体直投模式,成为品牌客户资源投放的主流模式。

PD(Preferred Deals)优先交易

与PDB相比,采用PD模式,资源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并不是指资源位或价格的不确定,而是展示量不能预先保证。尽管品牌主事先与媒体就某个资源位谈好了价格,但由于展示量没有预先被保证,品牌主无法确定自己的产品到底会被播放几次。但PD的好处是,作为品牌主,也无需向媒体承诺投放量。当用户访问媒体时,品牌主会根据用户标签进行选择是否向该用户展示自己的产品,如果该用户不符合产品定位,可以选择不投放,这样就避免了因投放过多而造成的浪费。

基于PD这种“保价不保量”的模式,交易双方的灵活度受到极大的满足。而且,PD模式的资源多为大型媒体自有资源,保证了媒体的质量,也不必进行竞价。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PD模式不仅能帮助客户以完全按TA方式进行挑选投放,还能满足一些特定场景下的非确定需求,比如,临时补量,往往这个场景是在投放过程中才出现的,不仅时间紧,而且具备不确定性,PD的灵活性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PMP(Private Market Place)私有交易市场

私有交易市场,意味着这里的资源位都是私有的,已经被品牌主预定的。同PDB类似,PMP将传统的私有交易方式与程序化结合起来,让用户看到最适合他们的产品,达到最好的投放效果。与PDB模式稍有不同的是,PMP更具优先性,更加私人化。使用PMP模式,相当于买断资源,无需再与其他品牌主共享同个资源位。品牌主可以自主管理所购买的资源位,当一个用户访问媒体时,品牌主可根据不同的用户去有针对性的选择投放自己不同的产品。

由于PMP这种私有模式,与媒体的包剧模式有相似之处,在包剧投放中,尤其是针对优质资源的“前贴片”可以使用PMP模式进行程序化投放。

除了自身拥有众多品牌的集团公司,可以利用PMP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外,品牌企业之间也可以利用PMP模式达成创新合作,例如两个品牌共同包剧,各占1/2流量,而品牌人群刚好是不冲突的,这时就可以通过PMP模式来相互挑选,提高资源利用率。

RTB(Real Time Bidding)实时竞价

RTB是最早的程序化投放模式,采用了实时竞价的购买方式。当某用户访问到一个媒体网站时,各品牌主评估自己产品与该用户标签是否相符后进行竞价。这种不确定的资源位、不确定的价格,导致品牌主有可能失去某展示机会或者超出预算。除此之外,资源位的质量问题,也被品牌主诟病。由于来源多、种类复杂,RTB模式中隐含了不少虚假流量和低俗的网络页面,不但浪费预算,还可能对品牌形象造成隐患。因此,这种模式已无法满足大多数大型品牌主的需求。

对于一些预算有限的企业来说,RTB相对低的准入门槛和资源的灵活多样性,仍然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但对于大型品牌主而言,该模式存在的弊端正在逐渐驱使这些企业削减该预算甚至直接放弃。

随着市场的发展,程序化购买模式日益完善,不同的程序化购买所针对的购买方也有所区别。品牌主在进行程序化投放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一种或多种合适的程序化购买交易方式,可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效果。